2017-05-10

[筆記] ICA課程 - Facilitative Agile Leadership

很高興陰錯陽差地參加了 ICA 的 Facilitative Agile Leadership課程

原本我預期是個引導的課程
希望能夠幫助我在公司導入敏捷開發時能夠順暢
但沒想到這兩天的課程反而沒有教這方面的技巧

原來這是個一系列的課程
(1) Operating in the Agile World
(2) System and Me
(3) Team Assessment and Support
(4) Leadership Frame

而第一堂課
是讓我們察覺本身的盲點及認清楚我們與公司的Mission

[Mission]
我們共同的Mission如下:
1. 用敏捷思維促成產品成功
2. 打造自主性的文化
3. 藉由快速探索以因應市場變化
4. 讓團隊與團員 win win

[Wave Analysis]
有了Mission之後 我們要討論目前導入敏捷的現況
透過 Wave Analysis 引導大家說出想法
Source :http://www.ica-associates.ca/wave-analysis-trends/

* 開始形成 (Emerging):行動逐漸確立,得到能量,學習曲線快速
* 衝刺 (Swell):正值潮流,看見正面的效果,持續的學習流
* 波鋒 (Crest) :產生最好的結果,但是僅存的創意不多,成長空間有限
* 漩渦 (Trough):運作的不順利,但是不清楚要往哪裡去,有焦慮感,感到混淆
* 暗潮 (Undertow):即便在成功當中,仍會帶來問題之深層模式,一不小心就會被吸到海底

個人覺得Wave Analysis也還蠻適合久久用在Retrospective上的


[影片引導 & ORID]
講師放了一部影片
RSA ANIMATE: Drive: The surprising truth about what motivates us

1. Autonomy - The desire to be self-directed, direct our own lives
       例子 : Atlassian 每一季的星期四會展開所謂的ShipIt Day. 工程師可以做任何它們想做的事情. 結果工程師們往往總是能提出很多很棒的Idea
2. Mastery - Our urge to get better at stuff.
    擁有熱情去做一件事情 讓我回想起學生時代不念書都在吹樂器 不為什麼就是For Fun
    但往往就是因為有熱情 才會讓你做得更好

3. Purpose
    要有明確的目標

所以有明確的目標才能確定我們的下一步
在這個session 講師就是透過ORID的方式
先讓我們講出看到了那些事實
再慢慢地帶出我們的感受及想法

[Fishbowl]
Fishbowl是一種引導討論的方式
首先區分不同角色
Manager, Scrum Master, Team, and PO
每種角色都是不同的金魚族群
每次邀請一個金魚族群進入金魚缸 (中央)
只有這批金魚可以討論 其他人都在外面觀察
外面的人唯有主持人說可以問問題時 才能問問題

沒想到各位Manager就像當兵的男生一樣
聊到不乖的同事, 不配合敏捷的同事 都能侃侃而談XD
另外 想不到 PO常常是沒被視為Team的一員的
(之後我必須注意這一點!!!)

[Autonomy vs. Self-Organization]
Autonomy 是一種可以說No ; 也可以選擇Yes的一種自由
Self-Organization 則是團隊能夠互相配合 互相調適
我認為犧牲小我 為了成就團隊
也是Self-Organization的一環喔

[Management <-> Leadership <-> Followhood]
我總是很喜歡拿NBA來比喻
其實一個球隊一定會需要球隊經理 負責行政事務
這就是屬於Management的範圍
每個球隊都會有個球星 他必須展現他的Leadership 帶領其他球員一起前進
拿下總冠軍


[Management in Mayberry]
不同管理風格影響結局
1. 一人管全部 事恭必親 累得半死

2. 一人控全場 讓部分車子自治 仍累得半死

3. 守望 等到有問題才去排解 其他時候都讓車子自己去排解

這邊想表示的是
管理上不一定要管得這麼累 

[知者 Knower vs. 學習者 Learner]
Source :http://thecuriousleader.com/
我們可能已經慢慢地傲慢起來
必須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不要當個 知者
不要隨便否定別人 用話語刺激別人


所謂的學習者
其實是Open Mind的態度 能夠包容不一樣的意見
而不是只是把話說得比較好聽一點 但骨子裡還是吃別人豆腐

[受害者 Victim vs. 參與者 Player]

不要老是把自己視為 「受害者」
老是都They的錯

反之 針對無解的外部問題
我們必須成為 「參與者」
為自己的選擇權負責

PS 以前retrospective時 我也常常提醒團隊 雖然這是別人的問題 但我們自己能做什麼? 讓我們度過這個難關!

最後 以終為始 又重新思考了
我的Mission是什麼?
跟公司的Mission是否Align?

其實這兩天的課程下來
儘管沒有預期的引導技術
比較像是先認清自己
認清自己的Mission
並提醒自己避免陷入
受害者心態及知者心態

在推廣敏捷時
我們要清楚我們的目標
我們要察覺我們的狀態

沒有認清自己 再多武器也枉然

正所謂

要推廣敏捷之前必須先誠實面對自己

持續努力吧  Go Go Go ~

Related Posts:

  • [筆記] 狩野分析 in Agile Tour Taichung今天來參加 Agile Tour Taichung 的活動 下午我參加的workshop是狩野分析 講師是Nor Chen 講師先由講課開場 首先  先從服務藍圖開始講起 服務藍圖一展開就很吸引人 我從未這樣思考過服務過程 以咖啡廳為例 打從客戶進門開始 會有哪些行為呢? 例如: 進門, 點餐 , 找座位, 喝咖啡, 離開 這一系列的行為 會有什麼樣的服務接觸點呢? 例如: 門, 櫃檯人員 … Read More
  • [筆記] 從限制理論看敏捷開發今天參加 Agile Meetup 2017/02 聚會主題是從限制理論看敏捷開發講者是 William Yeh我就來提提其中幾個點吧[經驗主義 vs 理性主義] 敏捷的背後理論主要來自經驗主義 講求根據自身經驗去做修正 所以大神說的話 未必能套用在自己的團隊 但是經驗主義的極端就是 懷疑論 懷疑一切理論 懷疑一切教條 反觀 理性主義 用邏輯思考去推理什麼才是對的 所以理性主義的極端就是獨斷 敏捷的鼓勵失敗 從錯誤… Read More
  • 用Appreciative Inquiry來正面能量一下retrospective吧今天是2017開工第一天 我則是讓兩個團隊嘗試了 Appreciative Inquiry 來說說今天的心得吧 [時間點] 我覺得年底或是年初都是個適合做 Appreciative Inquiry的時間 一來可以趁這個機會 感謝團隊成員並以正面的態度肯定2016年的工作 二來可以畫出新年度的夢想大餅 [動機] 我們團隊是cross-site的團隊 所以平常大家都是靠IM在溝通 鮮少有機會見到大家的廬山真面目 上一次… Read More
  • Scrum Drawing Game 1.2 四小時豪華版 情人節的這天 我在趨勢開設了一堂四小時的Workshop課程 我都笑稱這是四小時豪華版的遊戲 Scrum Drawing Game 這個workshop我已經帶過了兩次 每一次都會再做些調整跟實驗 這次也不意外 [改變] 1. 授課方式從以往單方面傳授轉換成引導學員討論 2. Sprint個數從 4個增加為5個 但是大家總工時不變 一樣為40分鐘 3. 在Sprint中插入了Product Backlog Refinement (1… Read More
  • Scrum Drawing Game 1.1 今天來到新竹Agile Meetup來帶大家玩個workshop Scrum Drawing Game 上次在公司已經帶過一次了 所以這次就提一下做了哪些改變 [改變] 破冰 - 有節奏的自我介紹  SPEC是會改變的 (我先讓PO看一半的圖 在第二個Sprint進行到一半時 再給PO看完整的圖)  User的觀點僅僅只注重某幾點  Team在工作時 PO要離開團隊  PO只能在planni… Read More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