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5

2018-01-01

回顧 2017 ; 展望 2018

2017 絕對是我精彩的一年 從溫暖的舒適圈跳出 跑到金融業去導入敏捷 去擔任Agile Coach 雖然很可惜為了家庭因素提前離開了中信 不過這短短的幾個月 我也證明了自己的能耐 能夠讓一個全無敏捷經驗的團隊打下基礎 成為中信的典範 重新加入趨勢其實也很有緣份 首先在離開趨勢的前幾天 認識了現在的老闆的老闆 Abe 在離開趨勢的那一天很碰巧的碰到 ICA 的 Larry 並在離開趨勢之後跟著趨勢的同事去...

2017-11-19

[筆記] A simple yet powerful coaching framework

A simple yet powerful coaching framework 今天專程來台北參加 Bill 教練的分享 簡單迅速跟大家分享幾個觸動我心中的幾個點 : 1. Agile Coach 要兼顧consulting 與 coaching 這點實在太打動我了 一直以來 我對 "純引導" 其實是不太感興趣的 我偏好跟團隊一起奮鬥 一起去解決事情 而這個的 Agile Coach...

2017-11-18

[筆記] 發展你的顧客旅程-從生態系視角

今天到交大參加 Nor Chen 的分享 發展你的顧客旅程-從生態系視角 紀錄幾個 key word Actor Network Theory Customer Journey Service Blue Print 劇本導引 實物給付 Single Channel Multi Channel Cross Channel Omni Channel 再來是今天的重頭戲 Ecosystem 的 workshop 記錄以下步驟...

2017-11-16

引導實踐 ORID Part 3 筆記

引導實踐 #ORID Part 3 筆記 1. 討論一定要先思考具體產出跟體驗氛圍2. R 絕對不是亂問 喜歡不喜歡 (搭配體驗氛圍)3. R 可以是個直覺的聯想4. R 的目的是與體驗氛圍建立連結5. I 絕對不是把事先準備的題目唸出來而已要傾聽 依當時風向而定 (但不能脫離目標)6. 當多重角色時 請說清楚目前帶的是哪頂帽子7. 投票可分成 綠(pass) 黃(中立)...

2017-11-12

[Scrum] Daily Scrum 讓專注力從人轉移到 Story 的 Practice

先消毒一下 我們團隊的 Daily Scrum 其實沒有太大的問題 大家參與度很高 報告時不會有人在發呆 有多餘的討論知道要會後討論 的確有達成 Sync 與 幫助排除障礙的效果 有插單也都會提出來讓大家知道 但是阿 觀察了2個月 我覺得還是有可以在加強的地方 首先是 我們報告的順序是 "人" 不是固定總是由誰先開始 但是就是照排隊的順序開始 所以想當然爾 故事的完整性 Update 會被破壞掉 例如 : 故事A 由2個人做 Andy 與 Carl 這次報告的順序是 Andy, Bob, Carl 所以Andy 先講 "故事A" 屬於他的部分 然後輪到 Bob講 "故事B" 最後再輪到 Carl...

2017-10-18

ORID 肉搏戰應用 - 影片

今天 引導實踐 工作坊 我擔任影片組的引導者 挑了很久 選擇了以下兩部當作今天的材料 放手才能讓他長大 鳳梨的故事 目標 讓大家反思 該用什麼方式教育小孩 流程 O : Vedio 1 (3 mins)  R : Vedio 1 (3 mins) O : Vedio 2 (3 mins) R : Vedio 2 (3 mins) I ...

2017-10-03

[Unit Test][Tips] How to break the "define" in PHP

新團隊是用PHP開發的 所以我剛到這支團隊 第一個任務就是將Unit Test的觀念帶進來 可是PHP 我不熟 沒關係 Unit Test 的觀念都大同小異 " 偷 天 換 日 " 但我今天卡到一個難關 我們的 Production Code 很喜歡使用 static function 及 define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 怎麼讓 Production Code 變成 testable呢? Production...

2017-09-11

Adapt or die 持續進步的力量 - 談談retrospective

趁著這次在 DevOpsDays Taipei 2017 準備這個話題 "Adapt or die 持續進步的力量" Adapt or Die_devopsdaystaipei_2017 from Chao Kung Liu 我又再次整理了 retrospective 的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為了準備這個題目 我在一個星期前就安排了一次實際的Meetup 讓學員實際體驗了 retrospective 每次在活動開始前...

2017-05-10

[筆記] ICA課程 - Facilitative Agile Leadership

很高興陰錯陽差地參加了 ICA 的 Facilitative Agile Leadership課程 原本我預期是個引導的課程 希望能夠幫助我在公司導入敏捷開發時能夠順暢 但沒想到這兩天的課程反而沒有教這方面的技巧 原來這是個一系列的課程 (1) Operating in the Agile World (2) System and Me (3) Team Assessment and...

2017-05-06

Daily Scrum 可以坐著開嗎?

今天聊到某個團隊坐著開站立會議同事覺得這不敏捷但其實我的想法是也不見得站著開站立會議就敏捷一切還是看會議的過程如果坐著開會 大家仍舊可以專心地 很有效率地把站會開完  那站不站其實也沒什麼問題但老實說 坐著開會總是有種魔戒容易讓人打開自己的筆電 做自己的事不得不佩服發明站著開會的大師這是種無形的引導啊引導member 不得不專心開完站會否則腳會很酸XDD...

2017-04-23

如何主持一場有效的Retrospective

敏捷其中一個要素是 回饋 有回饋才能有所調整 Retrospective 正是一個這樣的場合 讓團隊成員有機會對團隊給予回饋 但有些人也會反映 這沒用啦 講無效的啦 沒有想法啦 都講一樣的事啦 等等等..... 而我主持這麼多場Retrospective之後 累積了一些心得 想跟大家分享 希望幫助大家主持一場有效的Retrospective Tip 1 : Define the scope 在Retrospective一開始 我通常會跟大家說明這次的範圍 如果是有Sprint概念的...

2017-04-22

來搞一個公司內部的敏捷社群

公司導入敏捷才剛跑了幾個月 輔導的團隊從無到有地開始了敏捷生活 因為沒有經驗 所以很需要顧問的協助 各團隊與我們輔導團隊的關係大致上如下: 顧問是各團隊的中心 其他團隊因為組織的關係 所以也不了解其他團隊的執行方式 而顧問輔導的時間一周可能也才一次 平常溝通的效率也不是很好 於是我就在想阿 Scrum的關鍵就在 Scrum Master是否能夠守護住Scrum精神? 自組織團隊...

2017-03-07

Retrospective - 如果再做一次

今天剛上工 就參與了團隊的retrospective 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東西 他們採用Ruddy老師的建議 在最後一個討論區塊中 放入這個議題: 這個Sprint中有哪個story或task特別有感觸 如果再做一次 會需要多少時間? 這個區塊隱含的一個意思就是 Product Learning 經過這個Sprint的洗禮 你學會了什麼? 你學會了這個之後 如果讓你再做一次 你需要多久? 後來跟老師也討論了一下 老師表示除了Developer技術上的精進 也能加入事務性的學習 (感覺好像是Infrastructure) 例如: 這次導入了CI 我如果這個工作再做一次 是不是會變快 非...

2017-02-20

[筆記] 非型男飛行日誌 - PM的奇幻旅程

上週五有幸在趨勢聽了一場 產品經理的分享 講者Brian本身是工程師出身 他以幽默風趣的言語帶著大家進入成為產品經理的心路歷程 這場產品經理的由 0 到 1 真的太精彩了 產品經理 Product Manager, 大家熟知的PM 在趨勢並不是穿著火辣短裙的新鮮人辣妹 而是非常專業的資深同事 Brian就跟大家分享 PM其實跟大家想的不一樣 (其實在業界 聽到比較多都是PM與工程團隊的對立面) 但是PM要想的事情非常多 非常遠 負責 從無到有 從有到優 從生到死 的所有大小事 所以PM要牽涉的領域很廣 往往都需要各領域的交集 各領域都要樣樣通 (不僅僅只是略知一二) 之前小弟也有一種迷思 就是JM...

2017-02-15

Scrum Drawing Game 1.2 四小時豪華版

情人節的這天 我在趨勢開設了一堂四小時的Workshop課程 我都笑稱這是四小時豪華版的遊戲 Scrum Drawing Game 這個workshop我已經帶過了兩次 每一次都會再做些調整跟實驗 這次也不意外 [改變] 1. 授課方式從以往單方面傳授轉換成引導學員討論 2. Sprint個數從 4個增加為5個 但是大家總工時不變 一樣為40分鐘 3. 在Sprint中插入了Product...

2017-02-09

[筆記] 從限制理論看敏捷開發

今天參加 Agile Meetup 2017/02 聚會主題是從限制理論看敏捷開發講者是 William Yeh我就來提提其中幾個點吧[經驗主義 vs 理性主義] 敏捷的背後理論主要來自經驗主義 講求根據自身經驗去做修正 所以大神說的話 未必能套用在自己的團隊 但是經驗主義的極端就是 懷疑論 懷疑一切理論 懷疑一切教條 反觀 理性主義 用邏輯思考去推理什麼才是對的 所以理性主義的極端就是獨斷 敏捷的鼓勵失敗...